

沿著西安路前進,進入大坪頂聚落前,左側一處鐵棚架搭建的農產品集貨中心旁,有一間外觀像寺廟的里活動中心,活動中心前的土地公廟「協成宮」旁有一棵老榕,據說已有百年以上歷史,是埔里地區樹冠幅面積最大的老樹。
沿著西安路前進,進入大坪頂聚落前,左側一處鐵棚架搭建的農產品集貨中心旁,有一間外觀像寺廟的里活動中心,活動中心前的土地公廟「協成宮」旁有一棵老榕,據說已有百年以上歷史,是埔里地區樹冠幅面積最大的老樹。
木生昆蟲世界
埔里早期有「蝴蝶鎮」的美稱。位於愛蘭橋頭的木生昆蟲世界,原名「木生昆蟲博物館」,是世界三大昆蟲博物館之一,收藏10萬餘種台灣及世界各地珍貴的昆蟲標本,包括蝴蝶、甲蟲、蜻蜓、竹節蟲等約1萬6千多種,其中一隻「埔里雌雄同體黑蝴蝶」,左右兩邊翅膀大小不同、並呈淡黑色,全世界僅有一隻。
木生昆蟲世界為落實自然生態教育,增設蝴蝶鎮歷史館、昆蟲食草教育館、模擬生態教育區以及兒童DIY教室等,適合全家大小,結合休閒與知性。
館前有一間外觀類似民宅的義民祠,是埔里歷史最悠久的義民爺廟,建於清光緒5年(西元1878年),有120幾年的歷史,亦值得順道參觀。
同聲里的茄苳樹王公是台灣樹齡最高的茄苳樹,民國74年台大農學士 路統信 先生應地方邀請前往勘測,得悉樹高17公尺 ,胸圍直徑392公分 ,周圍九人合抱,計量為1230公分 ,並測知樹齡為1229年,距今已1250幾年。
樹王公下原建有一間土地祠為「興南宮」,因為樹王公經常顯靈報明牌,信眾遂捐款另建一小祠專奉,並塑有神像,是埔里唯一將樹木信仰具體化的一處。每年 農曆八月七日 是樹王公的鎮座紀念日,信眾會有熱鬧的拜樹活動,場面十分盛大。
興南宮及樹王公祠後來遷至南安路重建,對面的馬路沿著排洪道種有埔里鎮花─黃欒,是一種季節分明的落葉喬木,秋冬之際黃花漫漫十分迷人;在樹王公後方有間李家古厝,是埔里最為豪華氣派的歷史建築物,可惜並不對外開放給人參觀。
在赤崁台地對岸的眉溪溪畔,是一大片的水田及甘蔗園。早期由平埔族道卡斯人在當地開挖溝渠引水灌溉,並且共同開墾一大片公有田地,因而稱為「公田溝」。當地由於田地廣闊、生態豐富,因此是許多鳥類喜歡棲息的地方,特別在秋冬之際,許多度冬的候鳥會來到當地過冬,形成十分壯觀的場面。另外與公田溝毗連的籃城里賞鳥區,也是埔里知名的賞鳥地點,當地在每年的四、五月間,每天傍晚都會有大批的黃鶺鴒、家燕及棕沙燕等鳥類棲息在甘蔗田裏,蔚為奇觀。
桃米里位於埔里鎮西南方約 五公里 處,面積十八平方公里,人口一千二百多人,海拔高度介於420至800公尺 之間,是中潭公路台21線前往日月潭必經之地,區域內林木遍佈,綠意盎然,蜿蜒的桃米坑溪、種瓜坑溪及若干大小支流,將桃米里交織成一處豐美的生態寶地。
在民國88年的九二一地震後,社區重建過程中經過集集特有生物中心的協助調查,才發現當地的蜻蜓及蛙類的數量非常的多,尤其青蛙多達19種,約佔台灣蛙類總數的三分之二,當地居民遂以青蛙作為象徵的圖騰,積極地發展休閒農業及生態觀光。經過產官學界的多年來的努力,如今,桃米里早已成為台灣知名的生態村,每到假日,總有大批的遊客慕名而來,帶動當地的繁榮之餘也提供給其他社區學習的一種榜樣。